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南许昌:吃干榨尽点废成金

早上8:00,在河南许昌市区八一路一家烩面馆前,餐厨垃圾收运车准时停靠,司机赵明伟熟练地将垃圾桶抬上倾倒轨,不到1分钟,两桶厨余垃圾便被装车送往处理点。

“餐厨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许昌欧绿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李要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沼气利用+沼渣沼液利用”的先进工艺,该公司年处理餐厨垃圾约3.65万吨,产生沼气365万立方米,转换年发电量约803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00吨。此外,分解出来的泔水油将作为工业原料,被制成生物柴油或者化学拆分剂,真正实现“吃干榨尽”。

在长葛市大周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条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分拣、拆解、冶炼,最后加工成产品销售,打造出一个千亿元级的再生金属产业集群,每年节约标煤近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00余万吨。

从餐厨垃圾“吃干榨尽”到循环经济产业园“点废成金”,一场覆盖全领域、贯穿全链条的“无废城市”建设正在许昌积极推进。

“自2019年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绿色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许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广磊说,截至目前,许昌累计创建绿色工厂106家、绿色园区3家,成功打造了再生金属产业链等六大绿色产业链条,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跻身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现在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还有意外之喜。”在魏都区天宝社区金汇广场小区,居民金铭旭指着智能垃圾箱笑着说:“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投,投了就可以积分,积分可以换生活用品,既方便又实惠。”

在推进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许昌市通过“前端分类投放、中端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体系建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

此外,许昌正着力将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肌理、乡村脉络:实现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全覆盖,7800辆“小绿”公共自行车遍布城区;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与自然交融的惬意。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早已成为许昌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态福利。晨光熹微,许昌城市中央公园的湖畔,附近居民、外地游客陆续来到这里,或散步赏花,或拍照打卡。“这里原来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现在成了城市‘绿肺’。”许昌市城管局中央公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廖宇说,中央公园总面积3300亩,栽植树木10万余株,已成了许多鸟儿的家。

目前,许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01平方米,共有各类公园238个,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格局。

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许昌还大力实施水系景观建设,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绿化面积达6500亩,形成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