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全球普及,传统手工艺正迎来数字化转型机遇。“90后”的周林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桂林面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凭借对传统技艺的创新传承,在TikTok平台收获14万海外粉丝,他将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面塑作品送入全球爱好者家中。
前几天,记者来到位于田心村的周林泽工作室,他正坐在工作桌前,专注打磨关公面塑的眉眼细节。花牛角塑形刀在他手中游走,红色黏土逐渐显露出凛然威仪。
“关公这一类中国传统人物的面塑作品,在东南亚市场非常受欢迎。”周林泽告诉记者,“去年我仅关公面塑就卖出了70多尊,现在手头上关公面塑的订单还有不少,都得抓紧时间制作出来。”
2022年,在一位外国游客的建议和帮助下,周林泽在TikTok平台注册了第一个账号,这位游客也成为周林泽第一位粉丝。
随后,周林泽在TikTok平台上注册了五六个账号,其TikTok矩阵已覆盖东南亚市场。周林泽平时会发布一些带有剧情故事与面塑制作相结合的视频作品,也与专业运营机构合作开展直播。到现在,周林泽在TikTok平台上一共拥有了14万粉丝,这些粉丝大多是东南亚人,以年龄群在30-50岁之间的男性粉丝居多。
从这些粉丝下单的面塑作品来看,周林泽发现,这些粉丝对他的面塑作品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中国历史传统人物的面塑作品,“像关公、钟馗、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的门神形象等非常受欢迎,去年我们在网络平台销售面塑作品的营业额就达上百万,比以前仅线下销售翻了10倍。”
让周林泽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来自新加坡的粉丝找他定制的一套高约80厘米的四大天王(佛教的四位护法天神),为了完成这套作品,从搭骨架到最后的塑形、上色,周林泽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
“像《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在东南亚国家非常流行,这里面的人物在东南亚有深厚群众基础。”周林泽说,接下来他会继续制作中国传统人物形象的面塑作品,并根据历史情节或者故事片段进行人物场景化组合搭配,再现像桃园结义、三打白骨精等场景,“通过面塑作品情景再现,增强群像叙事,增强文化感染力”,通过一个个走出国门的面塑作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周林泽每年都会开展面塑培训,至今教授过的学员也有千余人了。“只要有人愿意来学习面塑技艺,我都会倾囊相授。”周林泽说:“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传向世界,才是最好的守护。”
来源: 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