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方丽 陈琪
一年内四次因“站不稳、走不了路”住进医院,61岁的张伯(化名)虽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支架病史,但反复伤害他大脑、导致行走困难的“真凶”却明确指向了他的一个日常习惯:长期大量酗酒。
一种名为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Marchiafava-Bignami病, MBD) 的严重脑病被确诊,且病灶在一次次的“戒酒-复饮”循环中不断扩大。
大伯第一次入院是因为“站立行走不稳”。初诊考虑脑梗或酒精相关问题,出院时被医生明确要求:必须戒酒!然而,出院后大伯并没有听进去。
短短2个月后,他“站不稳”的症状再次发生。这次,头颅磁共振揪出了真凶——“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明确与长期酗酒及维生素B1缺乏相关!经过大剂量维生素B1冲击治疗和强制戒酒,大伯症状好转后出院。医生再三叮嘱:终身戒酒是唯一出路!
又过了3个月,大伯这次在医生反复强调戒酒生死攸关下,似乎短暂听进去了,但好景不长,出院后再次复饮。
7个月后,大伯最新的磁共振检查,带来沉重打击:病灶范围较之前显著扩大,疾病在持续酗酒的驱动下,无情进展。
医院供图
杭州市一医院桐庐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吕云参与张伯的治疗。
她表示,大伯每一次住院的积极治疗带来短暂“好转”,但出院后的复饮,都成为病情恶化的加速器。第四次入院扩大的病灶,就是酒精持续毒害大脑的“铁证”。
“胼胝体”是连接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最主要“信息高速公路”,由密集的神经纤维束构成。负责左右脑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流,对运动协调、感觉整合、高级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是一种罕见的、但通常非常严重的脑部疾病,特征就是胼胝体发生坏死和脱髓鞘(神经纤维的“绝缘层”被破坏),导致“信息高速公路”崩塌。
它的后果远不止“走路不稳”,进展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和灾难性后果,出现认知功能显著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随着严重进展还可能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大剂量静脉补充维生素B1(硫胺素),尽可能挽救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组织,同时需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大量饮酒者是该病的高危人群,严格、终身、完全戒酒,是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生命线。
很多患者出院后的长期戒酒依从性极低,生理依赖、心理渴求、社会环境等因素,使得许多患者难以坚持。而短暂的“好转”常被误认为“治愈”,导致复饮。再有效的院内治疗,也无法抵消院外持续饮酒带来的神经损害。
此外,需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族(尤其是B1),富含B1的食物包括全谷物、糙米、瘦肉(特别是猪肉)、动物肝脏、豆类、坚果等。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减少其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额外损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