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00后决定摆摊卖菜:一位汕头“三农博主”的另类走红记

“菜地有咩个,我们食咩个,今天吃莲花!”“菜地没青菜,我们食咩个,今天摆摊卖猪朥粿!”广东汕头00后女孩杜梓妍毕业后返乡另辟赛道,成为一名“三农博主”。摘菜、摆摊卖菜,几十条视频中,她所记录的是再平常不过的田园生活,却因展现独特的乡土人情持续走红。

今年8月,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这位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农人,记录她对家乡的观察和所思。

杜梓妍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摆摊的这几个月,有很多人无私地帮助了她。有摊主教她怎么做生意,有顾客怕她热给她送水喝。和她熟悉的乡亲则把她当作自家人,摆摊时被叮嘱这叮嘱那。邻摊老板见到她,邀请她去家里喝杯茶。

如今,杜梓妍的粉丝越来越多,但她很清醒地说,眼下应该多努力打基础,先把账号做起来,把视频继续拍好,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特色和变化。

汕头00后女孩杜梓妍。

初拍摆摊视频即超出预期

杜梓妍的视频账号名字是“我叫青菜呀”,账号的定位很清晰:分享00后回农村的田园生活。目前,她在两个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数都超过两万,合计约五万,不少人天天私信催更。

今年4月的一条视频,她拍摄的主题是“城里摆摊草粿”。草粿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消暑甜品。她先是展示了一碗草粿如何以草粿草熬制而成,之后骑上三轮到城里的市场上售卖。“青菜、草粿,青菜、草粿……”伴随着小喇叭的吆喝声,杜梓妍又开始了一天的摆摊日常。

账号“我叫青菜呀”发布的视频。

人群中,这位摊主有些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她太年轻,戴着眼镜像是没毕业的学生;而且她总是笑眯眯的,笑容极具感染力。“你就是青菜妹吗?我们给你都买了。”有两个顾客认出了她,一个要了10碗,另一个要了12碗。

杜梓妍的家乡在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一年之前她的生活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去年6月大学毕业后,她也曾向往到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发展,但城中村租房的艰苦和并不如意的工资,让她选择回到家乡。在澄海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工作了3个月,就遭遇被“优化”的尴尬。

时间变得自由,杜梓妍开始考虑,能否发挥她所学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特长,拍摄记录自己最熟悉的家乡。去年11月,“我叫青菜呀”账号由此诞生。

她告诉南都记者,视频基本是自己用手机固定机位拍摄,亲朋好友有空时也会帮忙拍。据她总结,拍摄技术并非难题,关键在于创作题材,在此方面她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杜梓妍。

“潮汕这边,杂咸比较出名。我就拍了一条腌萝卜的视频,觉得流量还不错,后面又拍了几期和腌制品有关的。”她向南都记者回忆道,去年12月左右,家乡的特色蔬菜——永新大芥蓝在视频中出现,引来很高的关注度。

杜梓妍说,之前有些人知道永新大芥蓝,但对它的个头大小没有具体概念。“一般的芥蓝一棵最多也就一斤,永新大芥蓝最大能有三四斤重。”

她最初的摆摊视频里,主角正是永新大芥蓝,摆摊过程中出现很多有趣的画面。有买菜阿姨脱口而出的“种时过欢喜,卖时就知死”,让她倍感“扎心”;4块82的价钱,杜梓妍算作4块卖,被阿姨“锐评”:你这样肯定要亏。也有温馨的画面,比如邻居阿姨给她送来一瓶水。“超出预期。”杜梓妍表示,该条视频传播效果非常好,获得3000多赞。

“老款小姑娘”展现乡土人情

杜梓妍也向南都记者分享了她前几次摆摊的经历。“我没有做过生意嘛,经常把数量看成价格,有些是随便乱卖的。”幸得旁边摊位阿姨热心教授,她才逐渐熟悉其中的门道。

一开始,杜梓妍拍摄是以固定摊位为主。最近几个月,她听从粉丝的建议,尝试做了一点改变。参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小商小贩走街串巷的风格,她也用上老式的自行车,载着老式编筐,在澄海几个不固定的地方摆摊。

杜梓妍骑车去摆摊。南都N视频记者 马辉 摄

8月12日下午,杜梓妍刚出摊,就有两三个阿姨赶来。她们买下了所有的袋装莲子,还买了一点莲蓬、莲叶。“莲子很好吃。”其中一位阿姨向南都记者证实,她们经常来帮衬小姑娘。

当天澄海烈日炎炎,下午依然高温,阿姨们给杜梓妍带来了矿泉水和饮料。“这是我家隔壁菜市场卖猪肉的阿姨,她早上就问我什么时候卖莲子,说了时间她下午就过来了。”

来逛菜市场的以中老年人居多。有些不了解情况的会问她:你怎么不读书,怎么想来做生意?也有人表达疑惑:怎么好好的办公室不做,却来卖菜?

面对这些疑问,杜梓妍也会耐心回答。“我跟他们说,做正当生意又不丢人,也不分年龄。而且除了卖菜拍视频,我还有其他工作在做,帮别人运营短视频账号。”

和她熟悉的乡亲则把她当作自家人,摆摊时被叮嘱这叮嘱那。“有些老姨将我看成自己的孙女,让我努力,考个公务员事业编什么的。”邻摊老板见到她,邀请她去家里喝杯茶。

杜梓妍摆摊视频画面截图。

“我在镜头里都是跟别人自然地交流,展示真实的一面。”因为充满不确定因素,观众爱看摆摊过程中,杜梓妍和顾客的这些互动场景。

“家里人说我从小就是社牛,和人交流不是问题。”杜梓妍认为,乡亲们和她亲近,是因为她尊重老人家,和他们有说有笑,“他们就觉得阿妹在人情世故上做得比较好,愿意多接触”。有网友开玩笑评价她像“老款小姑娘”。

杜梓妍提到,她的视频既展露了潮汕人的热情好客,又引发了许多网友的情感共鸣。此前,她卖过一种“老猴糖”。她说,小时候每逢看戏,旁边总会有个老头在“捏糖猴”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长辈就牵着小朋友的手去买。当“老猴糖”重现大家眼前,必然会唤起他们儿时的记忆。

将继续宣传推广家乡文化

距离杜梓妍毕业回乡,差不多有一年时间了。“家人尊重我的意见,觉得我还年轻,想去哪里发展都行,而且还能在家陪伴他们,他们也挺开心的。”她说。

杜梓妍和外公。

杜梓妍的外公属于“开明派”,他认为,年轻人未来怎么发展,要根据她的爱好自己决定。他直夸外孙女能吃苦耐劳:“这么热的天,她骑着单车去卖东西,一般人做不到。”

包括她的外公在内,表哥、舅妈等,帮她做菜、拍摄,各方面无条件支持她。杜梓妍笑称:“我的团队就是背后的亲戚朋友。”

春菜、苋菜、菱角、蕹菜,桑葚果酱、苦刺芯丸、绿豆爽、朴籽粿……截至今年8月14日,账号“我叫青菜呀”已发布约70条视频,当地的各类农产品几乎都曾出场。

“种田如绣花,我们这都把自家的菜地打理得整整齐齐,很多菜是批发到外地去。”杜梓妍告诉南都记者。

莲上镇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南都N视频记者 马辉 摄

8月,在莲上镇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绿油油的芥蓝、春菜等长势正盛,等着农人收割。陈阿婆是杜梓妍的邻居,今年八十岁,仍在田里劳作,收拾自家的土白菜。今年2月,杜梓妍拍摄的一期视频里,她曾帮陈阿婆摘春菜、卖春菜,最终将得来的33元交给阿婆。

杜梓妍清楚这些蔬菜的价格变动,也明白乡亲的不易。“现在土白菜一斤3块,不过之前有一斤6毛的时候。”陈阿婆至今还记得杜梓妍帮她卖菜的事,她给这位小姑娘的评语是:很厉害、很勤奋、很乖。阿婆在视频里出过镜,也知道这位小姑娘拍视频对当地农产品的宣传推广作用。

随着“我叫青菜呀”视频越来越火,当地农业局等有关部门也注意到杜梓妍,并鼓励她好好做下去。

杜梓妍摆摊画面。

不少网友曾私信她,咨询相关农产品及种子如何购买等问题。她向南都记者表示,未来想尝试以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推向全国。“比如,如果龙眼产量多,就帮农民伯伯卖。”但她目前对此较为谨慎,“我还没到这个能力,这些知识还在储备和学习中”。她说,眼下应该多努力打基础,先把账号做起来,把视频继续拍好。

“后续肯定也会宣传推广家乡的文化、家乡这些年的变化,让更多外地游客了解汕头的美好,更多人过来这边玩!”杜梓妍向南都记者表示。

出品:南都即时

监制:王佳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