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聚焦乳房重建与乳腺癌精准诊疗 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在重庆举行

7月24日-25日,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在重庆举办。国内乳房重建及乳腺癌精准诊疗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学科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展开深度探讨,分享乳房重建与精准诊疗创新成果,更好地提升区域乳房重建水平,促进本地区乳腺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更多患者“长生存、优生活”。

24日上午8点开始,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团队、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晓华教授团队等在手术间进行实时手术演示。画面转到大会主会场,数百名参会专家目不转睛地盯着正在直播的大屏幕。

(供图)

曾晓华教授团队分享的是“整形保乳”和“DIEP乳房重建”。手术中,核心成员岳叶丽医生先切取下腹壁皮瓣,并保留优势穿支,确保皮瓣血供,再将游离皮瓣转移至乳房缺损处,应用显微技术与胸部的受区血管吻合,最后将皮瓣塑形,达到与对侧乳房对称的目的。6小时后,在团队成员的紧密、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返回病房。

曾晓华教授介绍,DIEP手术简单来说,就是肿瘤切除后,用腹部的皮肤和脂肪填补缺损的乳房形态,在一台手术中实现肿瘤切除与乳房重建。通过DIEP乳房重建技术,不仅可以让患者的乳房失而复得,还可以让重建的乳房更加完美,做到健康与美丽兼得。

曾晓华教授强调,该项技术对于希望获得自然外观、不愿使用假体且腹部脂肪充足的患者,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切除均可适用,尤其对可能接受放疗或曾因假体重建失败(如感染、包膜挛缩等)的患者更具优势。此外,若患者兼有垂乳等其他乳房问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可提供基于DIEP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一并解决。

姜女士是DIEP乳房重建术的受益者之一,如今已康复出院。

去年6月,姜女士无意间发现右侧乳房长了一个肿块,大约有“鸡蛋”大小,质地也比较硬。随后,姜女士便来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就诊,通过检查确诊为右侧乳腺癌。

“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治疗我的乳腺癌,又能保留我的乳房外形?而且我现在乳房有点太大了,生活非常不便,能不能一起解决了?”面对姜女士的需求,熊忠讯副主任医师确认姜女士双侧乳房符合巨乳症的表现,遂与曾晓华教授和岳叶丽医生共同商定手术计划。

经过讨论,团队认为姜女士可以开展一期乳房重建,对侧乳房也可以同时做乳房缩小手术。即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乳腺癌切除、乳房再造、对侧乳房缩小、腹壁整形四个问题。这样手术后,姜女士既拥有正常的乳房外形,又可以永远告别胸前的沉重负担。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姜女士实施了右乳癌改良根治术+DIEP右乳房再造术+左侧巨乳缩小整形术。一台手术,既帮姜女士治愈了疾病,又帮她留住了美丽与自信。

这台历时8小时手术的背后,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对技术的深耕与创新。姜女士手术中的DIEP乳房重建术,全称是“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由于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被誉为乳房重建的“天花板”手术,能够开展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全国屈指可数。

(供图)

为何DIEP手术被誉为乳房重建的“天花板”手术?曾晓华教授表示,难点之一在于供应血管的选择与保留,需要选择最优的血管来用作吻合,最细的吻合血管直径不到1毫米,游离的腹部皮瓣缺血时间也必须严格限制。同时,DIEP手术时间长,需要精细的麻醉和手术体位管理,患者术后的恢复需要配合皮瓣的监测及管理、压力性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专业护理,对多学科综合实力要求较高。

据最新统计,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42万,占女性所有新发癌症的19%。在乳腺癌患者中,约30%~40%需要接受切除术,其中约30%的患者有重建需求,但实际情况是接受重建手术的比例不足10%。“现代乳腺癌治疗不仅要关注肿瘤的根治,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生活质量。该手术让患者在战胜疾病的同时,保持身体的完整性和女性特征,这对心理康复至关重要。”曾晓华教授说。

曾晓华教授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我中心于2023年建立了乳房重建门诊,并在同年常规开展DIEP乳房重建术。2年多时间,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手术时间也相应地缩短。目前,中心已常态化开展DIEP乳房重建术,已完成187例,成功率达到97.9%以上。

据介绍,第四届乳腺癌巴渝论坛由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乳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