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春闪亮天陇线

“劳动者之歌”

原标题:青春闪亮天陇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甘肃陇南成县鸡峰山下天陇铁路的建设工地上,中铁二十一局的青年职工已忙碌起来。

在凉水沟特大桥的施工现场,一座全长815米、有24个桥墩的庞然大物正逐步成型。28岁的曹维麟站在桥墩旁,他和同事加班忙到凌晨两点,为了核对一个关键的预埋件尺寸。

“这活儿不能有丝毫马虎。”曹维麟拿起图纸,仔细核对桥墩上的数据,然后转身向工人们走去,边走边喊,“大家注意,今天浇筑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到位,别留下任何气泡!”

不远处,21岁的技术员南同同站在8号桥墩的操作平台上,仔细检查刚刚浇筑完成的墩身。这是他入职半年后负责的第一个桥墩,南同同用卷尺测量着预埋件的位置,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他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但他全然不顾。

“这个桥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必须把它建好。”南同同一边检查一边说,“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它一点点成型,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五一’假期,我也不打算回家了。”从春节后上班以来,南同同一直在工地上,没回过家。“现在正是施工的关键时期,我不能离开。”他的语气中透着坚定,“虽然我很想家,但我的工作更重要。”

鸡峰山隧道里,27岁的技术员张江涛戴着头灯仔细检查施工情况。隧道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味道。张江涛十分专注,用全站仪测量着隧道的变形情况。他负责的隧道进口区域,是整个项目的关键节点之一。

“隧道施工最怕的就是变形超限,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刻停工处理。”张江涛说。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监控量测数据显示,隧道拱顶沉降量接近预警值,当时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最后发现是爆破作业时的震动导致的,通过加强监控量测的频率,随时关注该测点沉降量并采取相应措施,才确保了施工安全。”

张江涛天天往隧道里钻,不同于因在野外工作而皮肤黝黑的南同同,由于长时间见不到阳光,他的脸色显得格外白。“这一黑一白,正是我们年轻的技术员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中铁二十一局天陇铁路项目书记惠鹏飞说。

“年轻技术员都是大学科班出身,懂技术善学习,扎根工地搞攻关,为天陇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惠鹏飞看来,正是这些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的年轻技术骨干,让天陇铁路建设得以克服种种困难,顺利推进。

天陇铁路是甘肃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是连接天水和陇南两地的重要交通纽带,也是打通甘肃南向通道、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能的关键一环,建成后将极大促进物流运输和贸易往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虽然我们很普通,但我们的工作不普通。”南同同的师傅曹维麟说,能发挥所学,用自己的双手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就是一个年轻人最大的骄傲。

夕阳西下,工地上渐渐安静下来。南同同、张江涛和曹维麟收拾好工具,准备下班。他们虽然疲惫,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们的青年技术骨干用青春和汗水,在天陇铁路上筑起了一座座坚实的桥梁,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奉献。”惠鹏飞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