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冰水灌溉的麦香、比人还重的巨型西瓜、无人驾驶的电动拖拉机、扫码即种的智能菜园……9月12日,第十四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暨2025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盛大启幕。这不仅是一场汇聚全球特色农产品的行业盛会,更是一个见证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价值与品牌共同生长的精彩舞台。那么,请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沈阳新世界博览馆,感受这场“农博盛宴”的火热脉动。
“辽疆合作”的品质
是麦香也是乡愁
“您尝尝,这是天山雪水浇灌出来的小麦,天然绿色!”在辽宁援疆雪花粉的展位前,工作人员热情地递上一笼刚蒸好的馒头,麦香扑鼻,吸引了不少“回头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精选新疆优质麦区合作的面粉,“无论是做饺子、面条还是馒头,口感都特别好,咱们家乡人都认这个味道!”言语中透着自豪。一袋面粉,连接辽疆两地,也载满了家乡餐桌的温度。
还没走到“十月稻田”的展位,清甜的玉米香已扑面而来。电动蒸锅噗噗地冒着热气,金黄色的黄糯玉米刚刚出锅,工作人员忙着分发给排队等候的市民。“我们是上市企业,线上线下渠道都已打通。”工作人员付泽洲一边张罗一边介绍,“这次来,就是要让更多人免费品尝、记住咱们‘沈阳味道’。”一口软糯,成为品牌最直接的“推广大使”。
“手机种菜”不是梦
科技让田园走进客厅
展馆中段,人群里突然传来一阵惊呼——“这西瓜也太大了!”新民市建群种植合作社展出的101斤“西瓜王”,成功夺走了所有人的目光。不少市民举起手机,以西瓜为背景拍照留念。“怎么种出来的?”面对疑问,梁山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刘超笑着解释:“这是‘新红宝’品种,由专业团队培育、按订单生产,‘吃喝’都有人精心照顾。”一颗西瓜,背后是标准化、订单化的现代农业逻辑。
展馆的另一侧,则弥漫着未来的气息。啃耶(迷你田园)的智能桌面种植机前,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这是水培种植机,在家就能种菜”,主理人杜连辉一边调节灯光一边介绍,“红蓝紫光搭配,亮度可调,用手机App就能控制。”这款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产品,还搭载了“神农AI”,可以随时解答种植难题。“我们希望通过新技术,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接触绿色、感受生命。”杜连辉说。
而这,只是本次农博会“智慧农业”板块的一个缩影。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中国电信、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携手构建科技矩阵,无人拖拉机实现“首秀”,区块链溯源系统清晰可见……“屏幕轻点万亩绿,月下耕耘智慧犁”——诗句中的想象,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国际展区热闹非凡
农博会是平台也是桥梁
俄罗斯的巧克力与蜂蜜、美国爱达荷州的乳制品、澳大利亚的红酒、日本的调味料……国际展区人流如织,成为许多采购商驻足交流的关键站点。一系列跨国采购对接会同步举行,让“全球好物”走进中国,也让“辽字号”产品加速出海。
本届农博会持续至9月14日。除展览展示外,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大会、劳模助农直播、农业大V面对面、精准营养论坛等配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不难发现,这已远远超出一个传统农业展会的范畴——它是新技术的秀场、是新渠道的接口,更是辽宁农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一场系统性表达。
不妨亲自来一趟。在这里,你能品尝最新鲜的物产、触摸最前沿的科技、感知最炽热的农业未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