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凤长高风力发电项目基地。 □周加孔 摄
蓝天、碧水、绿地,睁眼可见、触手可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山巅,叶片随风转动,如翩然舞者般舒展,蔚为壮观;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接踵推进,蹄疾步稳……
绿色是百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以来,百色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目标,扎实落实壮大生态经济提升行动各项措施,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的协同并进。
抓实环境保护治理绘就最美发展底色
“大街小巷满眼绿色,山清水秀的美景令人陶醉,在这里生活真幸福!”说起对于百色生态环境的感受,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都不约而同地表达出这样的赞美。而在澄碧河水库,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珍稀鸟类来此栖息,湛蓝的天、清澈的水、清新的空气,让它们从原来的“稀客”变成了如今的“常客”。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绿色大考”,百色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出发,坚持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全力构建从山顶到湖河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擦亮蓝天底色,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高质量推进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因地制宜推进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和区域联防联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解决恶臭异味、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
——聚焦守护水清岸绿,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范水产养殖行为,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调查、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加快百色水网建设,保障河湖生态流量。
——聚焦呵护一方净土,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强化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美化行动,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打好涉重金属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持久战。
截至5月18日,我市优良天数比率为90.6%,重污染天气比率为0。一季度16个在用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4个水质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9个断面水质优于考核要求,地表水水质排全国第13名,较去年同期提升3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中向好。
农文旅融合开辟生态价值转换新通道
在右江区龙景街道江凤村那西屯,游客可参与体验民族服饰T台秀、手工扎染、那西柴烧制作等活动,通过丰富的非遗体验项目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该屯引进社会资本,深挖非遗资源,通过戏剧展演、动态秀场、工艺体验等多元形式,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田林县以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为抓手,依托699.21万亩林海,通过“森林康养+N”模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经济,万吉山森林公园云海奇观日均吸引大量游客,六隆竹海涛声留住八方客,利周瑶族乡现代农业庄园“林下大棚+研学”基地年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生态旅游对该县GDP的贡献率突破13%。
……
为推动生态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百色积极主动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加强“农文旅体康生”产业融合发展,把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
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我市通过发挥农业资源禀赋优势,用好“壮族艺术节”“苗族跳坡节”“达腊彝族跳弓节”等民族文化元素,结合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禀赋,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收益良性循环。在激活资源要素活力方面,我市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短板弱项,重点开展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提升小城镇宜居宜业环境品质,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建一批美丽城镇,充分挖掘边疆民族地区特色资源,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小城镇。加快推进靖西、那坡等地11个抵边特色小镇建设,构建“文化赋能—旅游增值”链条,实现精准营销和品牌建设。
今年“五一”假期,我市推出了18项重点文旅活动和14项文旅优惠活动,再次成为各地游客的“诗和远方”。5月1日至5日,全市共接待游客约235.6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6%;实现旅游收入约16.88亿元,同比增长17.47%。
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新”潮澎湃
“现在我们准备对风电场送出线路进行最后一次冲击处理,请做好准备!3、2、1,合闸成功!”5月26日上午,位于田林县潞城瑶族乡那帮村的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顺利投产送电,优化了百色220千伏网架结构,进一步提高百色西北片区供电可靠性,为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注入强劲动能。这是我市加快绿色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逐“绿”而行到“新”潮澎湃,百色重点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强链补链延链,全市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层级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主导产业已经成为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聚焦铝精深加工、铝基新材料和再生铝“三篇新文章”,做优新型生态铝产业。一季度全市铝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19.6%。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做大林木加工产业。新增20家林木加工规上企业,一季度全市产业园区林业产业产值16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推动中电百色能源电子产业园、埃伊特5GWh新型储能等项目建设。一季度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产值36亿元。做实新材料产业。一季度全市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30.92亿元,同比增长16.99%。
产业由高耗能逐步向绿色化转型。我市强化存量“两高一低”项目精细化管理,严控新增“两高一低”产能。今年1月至3月,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下降7.2%。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建设。2024年百色市获得建设指标新能源项目52个,装机容量684万千瓦。建成并网风电、光伏装机容量288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260.6万千瓦, 以中车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中南光电百色光伏装备产业园、中电百色能源电子产业园一期、昆宇年产6GWh电芯及储能集成系统/1GWh共享储能电站等重点项目为核心,吸引中广核、国家电投、大唐等世界500强企业到百色投资。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持续壮大绿色经济,奋力续写生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右江日报 记者 喻武强 通讯员 黄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