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云鄂博矿区矿山路街道百灵社区,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居民楼间。她用倾听抚平争吵的波澜,用智慧化解婚姻的矛盾,用真心守护家庭的温度。她就是百灵社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张梅,扎根基层婚调一线,被评为自治区金牌调解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和万事兴”的深刻内涵。
在调解李女士与王先生的离婚纠纷过程中,面对双方情绪激烈、关系剑拔弩张的局面,张梅始终以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智慧稳步推进工作。通过家访张梅敏锐地察觉到夫妻之间仍存在感情基础,且考虑到双方孩子仅6个月大,并未简单地进行劝和,而是深入挖掘矛盾根源,经过细致的了解发现夫妻矛盾的核心在于王先生习惯于回避沟通,缺乏自主意见,过多受到父母的干涉,导致夫妻之间隔阂日益加深。基于这一判断,她采取双向干预策略:一方面积极引导夫妻双方学习有效沟通,鼓励王先生主动表达真实想法,协助李女士加深对丈夫的理解;另一方面,她主动联系王先生的父母,耐心沟通、厘清界限,逐步改变长辈对子女婚姻的过度干预。最终,在张梅系统而富有温度的调解下,夫妻二人逐渐打开心结,王先生开始更加自主地参与家庭决策,夫妻关系逐步回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解。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家庭,张梅成立了“张梅工作室”,吸纳心理咨询师、社区网格员等组建调解团队。工作室大力弘扬“三真”精神,运用“五步”工作法(即进家“连心”法、主动“问诊”法、实事“感召”法、议事“协商”法、多元“保障”法),坚持把“构建和谐家庭”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组织和带领工作室成员,挽救了几十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作为一名婚调员,张梅深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主动参加上级妇联组织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相关学习培训,系统学习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心理咨询技巧、沟通艺术等课程,并考取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证书。工作之余,她坚持每天阅读婚姻家庭领域的案例分析书籍,将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到调解实践中。
婚调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张梅的手机24小时为妇女群众开机。多少次,她放弃节假日休息,只为及时处理突发的家庭矛盾;多少次,她跨越风雨奔赴调解现场,只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多少次,她用温暖的拥抱安抚情绪崩溃的当事人,甘做家庭幸福守护者。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巾帼志愿者主动加入婚调队伍,形成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家庭治理新格局。
白云矿区百灵社区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地址: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矿山路街道百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妇联权益部
编辑:王娇供稿:孙娟
审核:赵琳
声明: 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