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记者从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获悉,作为全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目前已集聚26个大型及以上数据(算力)中心,规划标准机架超140万架,算力规模突破76EFLOPS,其中智算占比超98%、国产化率约90%,已成为全国国产化智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为“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实施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贵安新区围绕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目标持续发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以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为例,作为贵安新区第一家启动建设、第一家运营投产的数据中心,自建成投用以来,该信息园算力增长300%,成为南方规模最大、数据交互最活跃的国家级算力节点,机架规模增长12倍达1.4万架,服务器数量激增700倍至12万台,出省带宽扩容180倍至18T,成为集通算、智算、超算于一体的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同时,贵安新区数据中心平均PUE(电能利用效率)低至1.2,按照100万台服务器测算,每年可节省电量10.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1万吨。今天的贵安新区,已构建起“天上有‘云’、地上有‘端’、中间有‘网’”的完备算力基础设施体系,2022年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规划的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依托强大的算力底座,贵安新区正加速激活千行百业数字潜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视作品,80%以上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渲染服务。在高端制造业领域,贵安新区聚焦“芯、件、板、机、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签约了新华三ICT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引进了惠科光电显示产业集群项目,全面建成华鑫信息二期项目。一季度新区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35%。软件产业方面,坚持以龙头带生态的方式,依托华为云等头部企业,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今年以来,新招引华为云生态企业9家,累计达到71家。2024年,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709亿元。在数字要素供需领域,截至今年5月,贵州枢纽节点调度平台已汇聚42家算力服务商、170个算力产品,服务覆盖影视渲染、生物医学等多元场景。
同时,作为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核芯区”,正在加速发展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前店”效应不断凸显,截至今年5月16日,共招引注册企业1646家,其中大数据企业847家,形成算力、AI、数据标注三大产业集群,与数据中心集群形成协同发展态势。此外,贵安新区还打通至粤港澳、长三角等地400G超高带宽通道,实现至成渝6毫秒、至粤港澳10毫秒超低时延传输,成为连接东西部算力资源“高速通道”。
随着“东数西训”“东数西渲”等场景不断深化应用,贵安新区正加速从“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贵安新区直管区GDP增长21.1%,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达53.3%,正成为西部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根据规划,贵安新区在马场产业新城预留了1.5万亩建设用地,未来可承载800万-1000万台服务器,发展空间广阔。
贵安新区大数据和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贵安新区将紧紧围绕“一体两翼三大转型”(即“一体”是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和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两翼”是建设算力高地、数据高地;“三大转型”是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生活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数字活市战略,持续大抓产业、项目和招商,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为贵安新区决胜“三年大变样”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潘朝选/文 石照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