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科技“变量”激活发展“增量”

央广网武汉8月9日消息(记者 邓子依)盛夏的武汉,一场科技盛宴正澎湃上演。日前,湖北实验室30项亮点科技成果集中发布,涵盖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与此同时,实验室协同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创新、与金融机构合作等4类共20个项目现场签约,总金额突破百亿元。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湖北实验室正成为打通科研成果跃入“生产线”的关键引擎。一个个实验室里的创新火种,正加速跨越产业化鸿沟,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创成果“亮肌肉”

从技术突破到全球领跑

在半导体刻蚀工艺的核心环节,聚焦环的性能直接关乎芯片制造的精度与效率。长期以来,其寿命短、成本高的痛点困扰着产业发展。

“我们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面向刻蚀机的新一代长寿命碳化硼陶瓷聚焦环。”湖北隆中实验室副研究员李彬介绍,该成果耐刻蚀性能提升30%,服役寿命超过30天,显著优于主流碳化硅聚焦环(15~20天),同时保持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项技术不仅大幅延长了关键部件寿命,还能降低刻蚀工艺成本约20%,提升芯片制造效率与产能,助力半导体企业降本增效。”目前,该成果已与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测试,有望重塑全球半导体核心部件市场格局。

隆中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长寿命碳化硼聚焦环实物图(央广网发 隆中实验室供图)

同样在前沿技术领域,珞珈实验室研发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勾勒出未来图景。“建成后,地球任意角落的数据更新仅需5~8分钟,分辨率达分米级。”珞珈实验室副主任王庆海介绍。这项成果将遥感数据时效提升10倍,凭借“全天候、全天时、全谱段”的国际领先观测能力,为国家安全与灾害预警装上“天眼”。

洪山实验室研发的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田间覆膜应用(央广网发 洪山实验室供图)

转向农业绿色发展领域,洪山实验室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研发的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正掀起绿色革命。这项全球首创技术成本较市场同类产品低40%,降解周期精准可控,已在云南完成百亩示范,为根治农田“白色污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湖北方案”。

这些仅是湖北实验室创新矩阵的缩影:光谷实验室的巨量信息低成本超长寿命玻璃多维存储技术获吉尼斯“最长保存时间”认证;江夏实验室研发的治疗A型血友病的双特异性抗体新药使患者用药成本降至原研药的25%;江城实验室的集成电路装备应用验证成套技术体系已实现30+台/套关键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在66位院士领衔、3547名科研精锐组成的科创团队攻坚下,一批批瞄准“痛点”的硬核成果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持续涌现,为湖北打造科技强省重要战略支点筑牢创新基石。

转化链路“破梗阻”

从机制创新到全链赋能

硬核成果加速涌现的背后,是湖北省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的系统性支撑体系。

湖北创新打造市场化导向的“一网、两库、三服”科技金融工作机制,为实验室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这一机制以“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作为全省科技创新服务的核心数字化载体,覆盖实验室服务全场景;以实验室科技成果库和投资项目库为支撑,激活实验室创新资源;同时强化股权投资、信贷融资和供需对接服务,促进实验室早期项目培育与科技成果转化。

九峰山实验室(央广网发 湖北省科技厅供图)

在该机制助推下,湖北省已征集实验室亮点成果近1000项,创新动能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势能。目前,“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大数据平台已归集多部门数据资源,入驻科创企业28.5万家,上线信贷、担保、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171项,全面覆盖从科技研发、产品中试到产业化的全流程融资服务场景。

此外,湖北省还设立了10亿元实验室种子基金,目前已储备超100项种子项目;信贷融资则精准托底:“科技人才贷” 发放贷款余额120.17亿元,支持人才及人才企业5321户;“知识价值信用贷” 发放504.6亿元,服务企业9853家,有效缓解了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难题。

“这套组合拳的核心是构建‘股权+债权’全链条支持体系,改变了以往主要依赖财政经费的模式,更注重市场牵引和导向。”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四级调研员赵峰表示,股权投资为早期成果转化提供关键启动资金,科技信贷持续为实验室孵化的早期企业注入动力,叠加专业孵化对接服务,共同编织起覆盖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支持网络。

产业落地“结硕果”

从技术突破到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的生命力,终究要在产业实践中绽放。

长江黄金水道上,搭载东湖实验室研制的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东兴100”货船,已累计安全航行6.5万公里,创下国内新能源货船商业运营里程纪录,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0万升、二氧化碳排放260吨。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已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豪华游轮等多类民用船舶推广应用,已交付及在研系统近20船套,市值超1亿元,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商业价值。

搭载新能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东兴100”货船(央广网发 东湖实验室供图)

成果发布当天,签约现场同样亮点纷呈:光刻胶用光引发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东方慧眼”智能运控总部共建项目、“黛妃1号”新品种番茄项目、钙钛矿太阳电池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先进封装智能制造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小龙虾生物质全组分绿色高值化利用项目……多家实验室与企业结盟,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稳步迈向生产线。

湖北实验室服务地方创新发展项目签约现场(央广网记者邓子依 摄)

“要让科技成果‘用得上、转得顺、落得实’。”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冯艳飞表示,湖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构建起由“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4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35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体系,全省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夯实。

从百亿元签约到万亿级市场布局,实验室的“强引擎”已然启动。当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湖北正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